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硕士专业学位 >> 正文
硕士专业学位
0854 电子信息
2023年03月22日     (浏览次数:)

电子信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一、概况

“新一代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的培养方向之一。该方向于2013年12月批准建立,2015年9月开始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该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编码、传输、交换等技术,研究领域涵盖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宽带接入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遥感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处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微波技术等。该培养方向有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

二、定位与目标

本硕士培养方向以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的通信与电子信息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拟将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为电子与通信领域所需的通信工程师、电子工程师、信号处理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各类优秀工程师人才,为自治区及周边省市的通信和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服务。

三、优势与特色

1. 研究领域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本培养方向涵盖了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阵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等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均与地区需求紧密结合,主要服务于草原生态监测、矿山安全监测、风力发电、现代化农业设施等具有本地区特色和优势的行业,已经取得了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2. 理论创新与应用实践并重,科研优势明显。本培养方向紧密关注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创新成果丰硕。近5年,共获得纵向课题 40余项,经费约2000万;横向课题30余项,经费约1000万;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其他各种奖励1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2 项。

3.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本培养方向广泛寻求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合作,目前已经建立了与中科院、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生交流培养机制,通过将我校的研究生外派到对方机构学习的方式,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培养质量。

四、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区域战略需求和关键领域、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和未来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电子信息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产业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子信息专业领域从事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研究领域

1. 现代通信系统及应用

现代通信系统设计及应用方向主要培养通信与信息领域科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其主要研究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处理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具体包括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无线通信系统技术、信息编码与传输、电磁场与微波等研究方向。

2.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是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传播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该方向培养的研究生应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信号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传播等技术,涉及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遥感数据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众多领域。

3. 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适应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研发、生产、应用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研究电子技术在多个行业的应用,涉及模式识别与智能感知技术、新能源信号检测与分析、新型传感检测分析系统设计、无线传感网络、容错与故障诊断技术、RFID应用等领域。

六、国内外影响

本培养方向非常注重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横向项目、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以黄平平教授为负责人的科研团队针对由于微小形变逐步发展而引发的露天矿垮塌、大坝坍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研发出“地基微变监测雷达技术与应用”系统。经过长时间的示范应用验证与业务运行,系统运行稳定,精度可靠,并成功实现市场化推广。2017年,团队与福建特力惠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目前相关产品已经用于21个省的露天矿山、公路、桥梁等的安全监测。

本培养方向目前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军民融合信息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遥感技术与应用科技集成攻关大平台”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草原英才创新团队1个。

本培养方向重视与国内和国际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和教学研讨会,承办了5次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学术影响力。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

一、概况

计算机技术是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向之一,归属于信息工程学院。该领域于2004年批准建立并开始第一届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主要研究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与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嵌入式技术、计算机安全、移动计算机、计算机外部设备等技术,同时与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交叉融合。

二、优势与特色

拥有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立足内蒙古,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在蒙古语机器翻译与语音识别、设施农业与智慧牧业、民族地区舆情与安全应急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研究方向与成果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

三、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区域战略需求和关键领域、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和未来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电子信息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产业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子信息专业领域从事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国内外影响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科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在蒙古语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与物联网大数据融合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服务、软硬件测试与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近5年承担国家级和其他科研项目12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3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0余项;获省部级和学会科技奖励3项。一志愿上线人数逐年递增,招生质量不断改善。500多名硕士毕业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各行业领域,扩大了学科影响与知名度。

电子信息——人工智能

一、学科概况

软件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于2014年获批,2015年开始招生,2020年学科调整为电子信息类别人工智能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学科着重研究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表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年招生规模30多人。导师20名(含校外导师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导师占比超过50%。“新世纪321”二层次人才1人,三层次人才2人,内蒙古公安厅公安科技信息化专家等行业专家多人。5人具有1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人工智能学科点包含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基于大数据的软件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网络安全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网络空间安全科普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所、内蒙古工业大学软件研究所、内蒙古工业大学交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学科点依托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学科团队,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奖助为一体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二、定位与目标

本学位授权点立足内蒙,辐射全国,以建成内蒙古自治区人工智能领域专门人才培养与应用研究基地为目标,为区内外培养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联通呼和浩特分公司和内蒙古蒙云数通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用”的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方向的应用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三、学科方向设置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面向民族地区人工智能的需求,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基于大数据的软件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所,研究网络内容智能获取、多媒体内容理解与分析、地区网络舆情分析与监测等技术,为蒙古语言智能化处理、农牧业智能化管理、民族地区谣言发现与管控、虚假信息防范等领域提供支撑。

四、优势与特色

围绕蒙古语言智能化处理、农牧业智能化管理、智慧交通等方向,重点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1项,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4项,内蒙古自治区成果转化2项,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3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6项,以及面向工程应用、合作研发或技术咨询服务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中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已获得发明专利、地方标准、软件著作权等成果100余项。

五、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竞争前沿、面向当前和未来人才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走向全国,培养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科研学术道德。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发展能力。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电子信息——控制工程

一、概况

控制工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向之一,归属于电力学院。于2009年获批招生。目前该授权点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名,已经形成了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项目30余项;建设有内蒙古自治区级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级电能变换传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具备了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实力和基础。学科与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灵奕集团等多家有影响力、技术先进的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形成递进式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二、定位与目标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的目标定位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从事自动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内各种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及其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实现保持控制工程领域在自治区的领先地位,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的建设目标,最终成为自治区控制工程领域专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与开发基地。

三、优势与特色

控制工程领域学科团队借助自治区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依托两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研究积淀。其主要优势和特色如下:

1.结合自治区电力行业背景和优势,为工程硕士专门开设了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火电厂先进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等,并加入了实践环节,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课程学习,充分掌握我区相关优势行业的知识和技能。

2.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强调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已形成优势特色研究方向:风力/光伏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与故障诊断、火电单元机组建模与控制、微化工过程优化与控制、工业测控系统及智能化仪表设计等。

3.注重民族生培养,非全日制学生中约20%来自于蒙古族学生,覆盖全区12个盟市的大中型企业。服务于地方建设、致力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是本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特色。

四、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区域战略需求和关键领域、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和未来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电子信息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产业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子信息专业领域从事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针对能源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涉及的系统建模、智能控制、系统优化、故障诊断等应用背景,运用统计分析、深度学习、优化理论、先进控制等技术,重点开展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计算机控制与智能控制技术、自动检测及智能化仪表、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六、国内外影响

控制工程领域学科团队是活跃在自治区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一支重要的学术队伍,学科方向带头人大都具有博士学位及国内外访问学者经历,学术视野宽,掌握控制工程领域及相关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3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8人,近3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00余万元。在人才培养与科研方面通过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校友回访、在国内外作访问学者等方式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英国斯克莱德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建立了长期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团队多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专业审稿人,多人次参加日本和美国的化学工程师年会,参加国际顶级IFAC会议并在大会上进行论文宣讲,这些都扩大了本领域的影响力。同时,聘请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内蒙古灵奕科技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等7名行业领域知名专家作为学科的兼职导师,也大大推动了领域在区内外的影响力。近年来,控制工程领域毕业研究生70%以上工作在自治区内大中型企业,为自治区工业及电力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

一、概况

仪器仪表工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向之一,归属于机械工程学院。该领域最早于2009年获批,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所支撑的硕士学科,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光机电测控技术学科团队所属学科方向。其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源于1989年开始招生的计量与测试专科,1999年设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2007年本科一批招生,现为校级品牌专业(2009年)和自治区品牌专业(2014年)。本硕士点主要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特殊服役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博士学位教师6人。已经逐渐形成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学术团队,科研力量充足、发展潜力巨大。1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5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

二、定位与目标

面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领域当前和未来需求,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计量检测、故障诊断,智能设备运维、仪器生产等领域从事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优势与特色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重点针对制造、质监、交通、民生等领域涉及的计量测试方法、产品质量检测、设备运维、故障诊断、智能感知等应用背景,运用先进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开展光电无损检测、计量技术及装置、视觉测量及图像处理、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检测与嵌入式微控制器、自动化测控装置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培养方向趋于稳定。在光学信息测量和光学信息处理、雷达信号处理、机器视觉工程化应用、结构光三维成像与测量、焊接构件应力探测、风力机性能参数测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部分成果具有较好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围绕自参考干涉相位探测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在Optics Express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物理学报等著名学术期刊共发表SCI/EI论文15篇,授权专利4项,并获自治区自然科学奖。水泥回转窑支撑力动态监测,用于无人机、供气成套设备、大型压力容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装配系统的自动化装置,雪糕棒缺陷智能分选系统等成果已获得产业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经济社会效益,对自治区科技发展与地区建设产生较大贡献。以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为主的校外导师团队所研发的计量原理及计量校准装置研究,共承担国家质检总局与自治区质监局系统科研项目多项,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2项获自治区质监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人才培养目标

本领域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仪器仪表工程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具有独立运用本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本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五、研究方向

本领域设置了光电检测与计量技术、机电控制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三个研究方向。

六、国内外影响

近年来本领域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共40余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教材4部,获自治区科技奖励2项。

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光电检测及计量技术、机电控制与自动化装置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形成了较强的研究基础,近十项科研成果实现工程应用甚至已获得产业化应用。

2021年秋季本领域在校生35人,一志愿报考率约25%,来自本校的本科生源约40%。重视学生开展学术交流,研究生参加境内学术会议占比高于70%。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100%,未发生学术不端行为。毕业生跟踪调研结果显示,本领域毕业生吃苦耐劳,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高,企业评价良好,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显著贡献。

 

 

 

 

 

关闭窗口
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的人!
联系邮箱:yjsy325@im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