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博士学科 >> 正文
博士学科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24年11月06日     (浏览次数:)


一、概况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起始于1951年建立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化学科”,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学科。学科于1984年获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7个。学科为自治区化学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学科始终坚持内涵式建设,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逐渐形成了“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祖国北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学科内涵。研究对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核心内涵是研究物质的合成以及物质、能量转化的过程与技术,以提供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合理的原理、方法、设备和工艺为目标,本学科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化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发展定位,围绕新型煤化工、新能源、二氧化碳利用、储能材料、催化新材料、化工污染防控、生物转化与绿色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学科理论:学科以化学、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等为自然科学基础,以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为化工科学基础,融合材料、生物和环境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围绕自治区能源转化、化工新材料制备、污染防控、生物制造等领域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学科知识基础:本学科涉及的知识基础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催化科学与工程、高等化学原理、传递过程原理、波普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数值分析、矩阵理论等,人文社科基础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所培养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具有发现、分析和创新性地解决化工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的教学、生产、研发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定位与目标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自治区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稀土新材料、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产业链发展需求,以推动自治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煤基固废利用、化工新材料、生物发酵与绿色生产、低阶煤利用、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等领域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工程项目示范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努力打造煤基固废与化工污染控制、催化材料及绿色催化过程、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转化、生物发酵与绿色制造、低阶碳质资源高值化利用以及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等6大学科方向,为自治区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发挥高等学校智库作用。

三、优势与特色

学科优势: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已建成一支学缘、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学术骨干,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学术思想活跃的人才队伍。学科现有教师14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3%,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70%,其中获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自治区突贡专家4人,自治区杰出人才4人,教育部优秀人才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获得者16人,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15人,自治区级人才团队10个。柔性引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崔占峰教授。人才队伍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地支撑。学科现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14个,校级科研平台3个,与企业共建珂玛-工大聚维酮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心1个。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建成了分析测试中心,现有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核磁共振仪、高分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等高端分析表征仪器,总价值达1亿元。以上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特色:本学科立足于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产业环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科布局,同时积极与其他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发展趋势日新月异,在学科布局、研究领域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等方面都展现出鲜明的内蒙古特色。在学科布局上,学科紧密结合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如煤炭、天然气、稀土等,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的工程化研究。在能源领域,学科结合内蒙古的能源资源优势,开展煤炭清洁利用、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以及新能源大规模储能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特点,学科在环保、清洁生产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展人才培养,为自治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科注重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开展绿色生物制造、氢能开发与利用和电化学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化学工程与技术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致力于开发高效、环保的化工技术和产品,开展了煤基固废资源高效利用、新型环保材料开发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面研究,并持续推进成果转化。本学科将学科发展与自治区化工行业需求相结合,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不仅丰富了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内涵,也为内蒙古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本学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化工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人才培养目标

博士: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竞争前沿、面向当前和未来人才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科研学术道德,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适应发展能力,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教学、技术革新和工程应用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硕士: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竞争前沿、面向当前和未来人才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科研学术道德,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适应发展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教学、专业技术或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学科方向

学科围绕自治区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以及储能装备等产业链,形成了煤基固废利用与化工污染防控、低阶碳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转化与绿色制造、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催化新材料及绿色催化过程以及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等学科方向,具体如下。

化工污染控制:本研究方向立足内蒙古固废资源有效再利用以及绿色环保处理技术研发,主要开展煤基固废利用与化工污染防控方面的研究,有价元素高效提取及分离技术、铝硅基系列高性能环境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工业酸/碱性及有机毒性废水低成本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工业烟气NOx/SO2/VOCs及PM2.5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开展化工行业污染过程控制与协同治理技术、光催化污染物降解技术、无机有机功能性复合材料复配合成技术、固废生态修复及绿色建材大宗化消纳利用技术、源头型二氧化碳陶瓷膜分离捕集技术等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发和全流程产业链构建等。

煤炭清洁高值化利用:本研究方向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资源优势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主要围绕低阶煤等低阶碳质资源高效洁净转化和高值功能化利用、化工新产品开发和利用、煤化工下游产品绿色生产工艺研发、工业尾气脱硫脱硝机理及工艺技术研究、化工工艺及反应过程优化、化工过程计算与模拟优化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区内外企业和政府部门生产工艺控制优化、节能减排、新产品开发、装备改造设计以及政策制定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电化学储能工程: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自治区在风能、太阳能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基于在工业结晶与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的多年积淀,立足于材料物理化学新领域,聚焦能源转化与储存中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对熔融氢氧化物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与器件、无机陶瓷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领域开展应用及储备研究。主要开展化学储能技术(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无机陶瓷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通过化学、材料科学和表面科学的交叉研究进行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开发,以应用为导向探索新方法、新机制,解决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为储能材料和技术开发提供支撑。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探索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开展二氧化碳活化转化、二氧化碳还原、二氧化碳矿化、二氧化碳催化材料设计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将二氧化碳作为碳一资源或绿色溶剂制备高附加值的燃料、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工产品。

生物化工与绿色制造: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内蒙古生物化工产业优势,围绕生物发酵和乳业两大产业开展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展菌种选育、菌种改造、发酵和产物分离工艺优化、发酵废水废渣的微生物转化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工作;开展生物质降解和资源化利用研究,开发菌体蛋白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的新工艺,为内蒙古畜牧业和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菌体蛋白分泌机制研究,为基因工程制药产品开发提供新技术。

催化新材料及绿色催化过程:本研究方向以化工产品的绿色生产工艺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合成过程中催化反应问题、新型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技术、催化反应性能和催化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和揭示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新型催化剂的结构、组成与性能构效关系及其设计制备方法,开发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制备技术以及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绿色催化合成工艺,并使之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本方向包括分子催化、催化剂工程、催化反应工程、催化材料开发、化学品绿色催化合成、碳质资源绿色高效转化和环境催化等。

六、国内外影响

学科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化工领域留学生培养,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开展良好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主办、承办、协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年均3次,邀请国家级人才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年均20余场次,推动区内外在各方面的交流。学科牵头成立内蒙古新型化工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全面推进新型化工相关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加强产学研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学科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形式,打破封闭局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成为自治区政府的“智库”;参与科技服务社会体系建设或志愿者公益服务;向社会开放科研教学设施,共享学校资源。学科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传播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科技报国的爱国热情,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学科以化学学科“英才计划”学习活动为抓手,对接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师大附中等10所高中,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乌兰察布新材料产业开发区等企业举办化工安全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管理学、特种设备安全、化工安全与环保、职业卫生、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安全实操等。学科多形式、全方位地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切实发挥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作用。

(数据更新截止于2024年11月)

关闭窗口
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的人!
联系邮箱:yjsy325@im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