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本学科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1984年获得铸造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开始招收铸造专业硕士研究生。首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包括肖柯则教授、佟天夫教授和李志远教授,为国内著名专家。1998年,按照教育部学科调整的要求,铸造学科调整合并为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大力建设,2003年,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参评高校172所),获评C级。2015年,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18年,焊接专业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加工防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一流建设学科。
经70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学科秉承了前辈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踏实的教学风格,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形成“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定位与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依照“立足和服务自治区,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定位,以瞄准国内外研究前沿,解决国家及区域重大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总体目标,以“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为传统和特色引领,强化学科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着力培育、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保持自治区材料及其加工领域的领先地位,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
三、优势与特色
学科秉承和发扬铸造、锻压和焊接组成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突出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成型技术的区域培养特色,瞄准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需求,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新型产业基地。
学科已获批教育部“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加工防护”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必将对自治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关键领域科研实力的提升与技术攻关,高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有内蒙古自治区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轻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薄膜与涂层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石墨(烯)储能与涂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多功能铜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科研平台。重点研究方向为新型有色金属材料、特种铸造、有色金属高能束焊接、挤压成型和材料表面工程等方面。
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个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加工防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等。
师资队伍中,现有1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人获自治区首批“草原英才领军人才”称号,3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奖,3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深入生产一线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8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12人担任各类教指委或省级学会(协会)委员。
四、人才培养目标
本学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竞争前沿、面向当前和未来人才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科研学术道德,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适应发展能力,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教学、技术革新和工程应用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学科方向
1、新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本方向主要侧重于研究传统金属材料的改性、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薄膜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的成分、合成制备及加工工艺与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之间关系,探索实现材料结构设计与计算、性能优化的科学理论和技术途径,为材料设计、制备、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加工及质量控制
本方向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构件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与结构的形成规律和控制技术。包括材料加工过程模拟、加工过程及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及集成化、材料加工过程的在线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加工模具和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与改进、材料的表面工程、材料的循环利用、再制造快速成形理论与技术等。
3、材料的介观与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能
本方向从介观与微观结构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结构及其与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材料科学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效应等问题,跨尺度分析与表征,探索材料组分、尺度、结构、性能之间的本构关系及其内在的热力学演变规律,为传统材料改性及新型功能材料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六、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有学科团队6个、创新团队4个,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群,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与包钢集团、北奔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直接经济效益达一亿元。同时继续加强与包头稀土院、内蒙古一机集团、北重集团、航天六院等企业开展军民融合、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建立中试产业化基地,促进技术成果应用,助推我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更新截止于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