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24年10月,本学科点已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82人,已有243人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校研究生37人。
二、定位与目标
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倡议,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及区域社会、文化、经济需求,主动对接学校优势学科,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习实践,注重社会服务,推动学科融合,旨在培养兼具深厚爱国情怀、文化底蕴、国际视野,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
三、优势与特色
1. 人才培养特色。本学位点3个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凸显各自特色。以信息化外语教育实践与研究为主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为西部地区发展建设培养外语类教学人才;以科技翻译与北疆文化翻译研究为主的翻译学方向,助力区域发展和北疆文化走出去;以比较文学与国别区域研究为主的外国文学方向,促进与东北亚及俄罗斯等国的文化交流。
2.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努力扩充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队伍。引进博士毕业生、柔性引进业内专家的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访学、进修,提升自身学历和教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水平教科研产出。目前专任教师中有16名教师获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
3. 科研平台建设。现有自治区级和校级科研平台5个。依托两级科研平台,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与区域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和一致,力求为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提升学科整体影响力。
4. 国内外交流合作。学院依托学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与国外高校合作,选派优秀硕士研究生交流学习,鼓励硕士研究生选修国际知名大学线上课程,参加国外大学短期学习;选派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座谈、访学、研修;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为师生举办学术讲座,帮助师生了解学术前沿,拓展学术视野。目前8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海外经历。
5. 服务社会。主动对接企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截止到目前,学院分别派出3名教师赴外交部工作、2名教师赴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工作、6人次为自治区和市政府外事活动和国际会议进行口笔译服务,13人次与各行业企业建立横向课题。为自治区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创新意识,极具社会责任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能力有效获取知识、了解学术前沿、综合分析知识来源,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科学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能力较强,清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五、学科方向
目前学科点主要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3个学科方向,并获批翻译学校级重点学科团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校级培育学科团队,外国文学校级培育学科团队。
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立足西部地区外语教育教学,开展外语与外语教育研究、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生态语言学研究等。
2. 翻译学:以助力科技进步和推动北疆文化传播为己任,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科技翻译与研究、北疆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
3. 外国文学:以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开展文学批评理论、族裔文学、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等。
六、国内外影响
近5年,获批自治区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及其它项目7项;发表论文256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收录25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共33部;获各级各类奖项346项,其中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竞赛奖项10项。这些成果不同程度为自治区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做出积极推动作用。
此外,专任教师带领研究生为国际学术会议及培训班提供语言服务;选派教师赴亚洲、非洲,美洲等多国大使馆、领事馆及孔子学院工作;担任自治区各级各类大型外事活动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交流活动的翻译工作及外语培训;参与兄弟院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与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北疆文化研究、非遗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课题;组织、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志愿者活动等,为自治区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近5年,本学科专任教师18人次在 各级各类学术团体中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社会兼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学科国内影响力。
(数据更新截止于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