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内外空间与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知识、技术和方法,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创造适合人类生产与生活需求与社会文化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建筑学以坚固长效为前提,功能适用为目的,审美愉悦为境界,节能环保以持续,兼具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艺术的复杂属性以及跨越多个领域的知识范畴。建筑学以设计作为核心思维与能力,是学科体系中集多重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伴随着文明的出现,人类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古代的西亚、埃及、希腊、罗马、中国、印度和拉美等地区都是建筑文化的发源地。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建筑构成了人类建筑文化的共同而多样的整体。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流传下来最早的建筑学著作,书中首次提出的“坚固、适用、美观”三原则为建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职业建筑师,确立了西方古典建筑学较为完整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建构体系和艺术风格,精炼的建筑法式、整体性的设计思想,灵活多变的空间组织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启蒙运动的出现,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进程加速,城市迅猛发展,建筑类型增多,建筑功能日趋复杂,设计思想发生转变。20世纪初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以空间作为建筑学的主体,强调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重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以及建筑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实现了建筑学的一次重大变革。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建筑学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倾向。针对现代主义建筑中出现的单一、机械、程式化的问题,建筑学重新探讨保护地域特色和文化多样性、继承传统与创新等问题;人口、资源、气候等问题构成了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建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以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则为建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建筑学科逐渐拓展形成广义建筑学。今天的建筑学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知识结构为平台,进一步加强理工与人文的交叉、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在综合解决人类人居环境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科范畴,取得新的发展。
二、定位与目标
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外空间环境、城乡人居环境及其设计思想与实践。随着学科的发展,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建筑学的研究对象也拓展到虚拟环境和地外人居等领域。今天的建筑学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等学科方向,并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或专业领域共同构成综合性的人居环境科学。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建筑理论研究、教育、实践及管理的专门学术型人才。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设计技能,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学术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有能力使用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达到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要求者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可在建筑行业相关机构从事研究和设计,或从事管理、教育、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三、优势与特色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起始于1958年成立的内蒙古建筑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开启建筑教育的高等院校,1961年院系调整并入内蒙古工学院。新世纪起,建筑学学科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评自治区品牌专业;2008年获评自治区重点学科;2009年通过全国建筑学本科高等教育评估;2013年通过建筑学研究生教育评估,获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建筑学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代表中国建筑学专业教育接受“堪培拉协议”国际观察,成为全国仅有的2个接受国际教育评估的单位;2019年建筑学专业列入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建筑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评估复评;同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2年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较上一轮提升2级。
建筑学硕士一级学科立足地域建筑创作与研究,设计作品获奖数量与等级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立足地域建筑传统解析与传承,推动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更新;立足草原人居环境建构与发展,取得新型绿色牧居 研发的示范性成果;立足"地域性"学科方向的凝练,奠定边疆民族地区建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办学历史悠久:60 余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发展积淀深厚;平台条件优越:场馆独特,面积充足,环境育人作用明显;成果积累丰厚:地域建筑创作、历史建筑研究等系列成果,获得学界好评;领军人才突出:由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引领团队,形成“传帮带”效应;梯队后发劲足: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级科研立项逐年递增
四、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当前和未来人才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研精神,掌握建筑学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适应发展能力,适应现代建筑学技术的变革,能够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和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等学科方向从事建筑设计、科学研究、专业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五、学科方向
本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置四个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如下:
(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客观规律和创造性构思,建筑设计的技能、手法和表现。建筑设计是该方向的主导环节。研究内容包括地域建筑传统的传承与转译、地域性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的建构与提炼及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等。
(2)建筑历史与理论:主要研究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理论和流派,与建筑学相关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等。研究内容包括建筑遗产专题、历史文化名城与建筑保护、历史文献研读、地域传统聚落的演变与更新、地区民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
(3)建筑技术科学:主要研究与建筑的建造和运行相关的建筑技术、 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等综合性技术以及建筑构造等。研究内容包括建筑技术科学前沿、建筑构造新技术、绿色建筑技术与方法等。
(4)城市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律,通过空间规划和设计满足城市的基本功能和形态要求,使城市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和谐与风格统一。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更新专题理论、城市发展与政策研究、草原城镇设计与更新、草原人居环境改善与发展等。
六、国内外影响
学科引进英国皇家工程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康健教授,共建院士工作站,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产出了可观的科研成果;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等国际院校合作,组织开展联合教学,成效明显;选派教师赴发达国家知名建筑院校进行访学,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依托本学科研究特色与优势,同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举行联合策展,学科影响力持续扩大;近年来,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每年应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讲座80余场,增进了本学科在学界的影响;同时,每年邀请中国工程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50余场,对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术视野的开阔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影响主要如下:
(1)代表中国建筑教育接受国际观察
2017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代表中国所有通过评估的建筑院校接受“堪培拉协议”组织的国际观察。代表团入校3天,对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学生作业、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环节全面观察评估,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通过,在国际、国家建筑教育评估认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等国际奖项
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SIA)建筑奖作为亚洲地区建筑界的最高建筑设计大奖,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2017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扩建项目荣获该奖项金奖。同时,其他作品曾获得美国A+Awards评委特别提名奖以及阿卡汉建筑奖(AKAA)提名等,设计作品受到国际行业内广泛关注。
(3)主办多场国际学术会议
近年来,积极承办“多元文化与地域营建”“绿色设计与低碳平衡”等国际学术会议10余场,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米兰理工大学(Polimi)、麻省理工大学(MIT)等20余位外国专家来校参加学术交流与讲座,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4)联合国际院校开展联合教学
与拉科鲁尼亚大学(UDC)、米兰理工大学等国际院校深入开展联合教学,形成校际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互访中连续派出教师和学生60人次,外国师生来校40多人次,线上课堂教学、答辩、评图300多人次,借此,学生的国外深造入学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5)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作为国际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展会,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界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和2023年,张鹏举教授团队应邀参加了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主题为“院儿-从最大到最小”(Yuan-er,a courtyard-ology: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和“更新·共生”(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作品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也为中国建筑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
(数据更新截止于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