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学科和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下设的两个二级学科“化学工艺”和“工业催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本学科获评B-级。1985 年获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3 年获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 年获批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资源优势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在化工污染控制、资源化工、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工工艺等领域形成煤基固废高效循环利用、低阶碳质资源高值功能化利用、新型煤化工催化剂和CO2捕集与资源化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建成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个,科学平台研究条件优越。
二、定位与目标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国家化工、环保、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并努力建成具有较高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使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带动我区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科技强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三、学科方向设置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一级学科方向设置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四个二级学科方向。本学科重点围绕化工产业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并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 化学化工基础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二茂铁衍生物合成及应用;有机杂环化合物设计合成;二硫化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等。
2. 化工新材料:该方向主要研究新型煤定向、可控转化的催化材料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绿色光催化技术的光-电转化材料的分子组装与开发;新能源催化材料与化学电源的结构设计和应用基础研究;能源与环境催化材料设计及合成研究等。
3. 资源化工:该方向主要研究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的科学与工程应用基础;生物质资源清洁高值化利用及催化剂制备科学;低品位矿物质资源与有机废旧高分子材料的高值化利用等。
4. 化工污染控制:该方向主要研究煤基固废制备硅基高性能环境材料实现固废高值化利用;硅基环境材料协同治理化工行业排放的含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非常规污染物的烟气;高效超临界水氧化和膜生物反应器;二氧化碳捕集与应用等。
5. 绿色化工工艺:该方向主要研究太阳能电池、直接碳燃料电池能源转化转换器件的绿色制造、费托合成等煤气化液化化工过程催化以及绿色生物制造;煤、气资源绿色高效转化利用过程中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制及催化机理的探讨;通过微生物发酵秸秆、纤维素等废料生产乙醇、丁酸、L-乳酸等重要工业产品的研究等。
四、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竞争前沿、面向当前和未来人才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科研学术道德,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适应发展能力,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教学、技术革新和工程应用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国内外影响
1.国际影响:通过出国留学、校友回访等方式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同时,引进留学归国人员、访问与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并作邀请报告和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或编委等途径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学科建立至今培养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崔占峰、中国煤化工首席专家李永旺等知名校友。
2.国内影响:本学科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或深入生产一线中青年专家”称号3 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 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4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8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7个。近五年,学科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科研项目共160 余项,到校经费6600 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50 多篇。学科建设以来,培养出的化工领域的专门化人才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化工行业从事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关键复杂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工程规划与管理等工作,为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数据更新截止于2021年11月)